第058章 用典(二更)
關燈
小
中
大
第058章 用典(二更)
翌日清晨, 紫光殿外。
紫光殿是君王休憩的寢殿,建在溫泉行宮的最高處,有時也用作處理政務、傳召臣子。酈壬臣早早站在殿外的空地靜候, 據宮人說,漢王早起去後山騎馬了,一會兒才回來。
此時正值清早, 殿旁植有辛荑樹,王宮中霧氣彌漫,林木蔥郁, 高低錯落,別有一番幽靜。
站在此處朝外看去,能看到天邊的七彩霞光, 還有一路連綿的宮殿群,殿堂廣布於霧氣之間, 飛檐翹角,重疊崢嶸,蜿蜒的溫泉水汩湧成河,環繞於山石之間。
此等仙景, 叫人望之陶然, 不知不覺就看入了迷。
於是劉樞自遠處歸來時,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情景:
清香的辛荑樹旁,女子白袍翩然,寬大的士子服籠罩著纖長的身體,優雅的身影亭亭而立,迎風眺望, 似乎已出離凡俗。
劉樞停下腳步,遠遠看她的側顏, 忽而就想起了那首《淇澳》之詩:
有斯佳人,充耳琇瑩,會弁如星,如圭如璧,婉兮綽兮,瑟兮僩兮……
作為君王,她平生見過的女子都是艷麗諂媚的、熱情逢迎的,可是今日得見,方知世間還有另外一種優雅至極的美。
不僅美在形,更美在一種清心涵泳的氣質,於雲霧中悄然獨立,像一塊冷玉。
如此典雅的氣度,當真是貧瘠人家出身的女兒嗎?
劉樞駐足許久,才繼續往前走。
日月星辰的王袍玉帶上,環佩玉組瑱瑱作響,好不悅耳。
這悅耳的玉組聲自然也驚動了酈壬臣,她立刻轉回身來,正見漢王朝她緩步而來,身後跟著一長串的宮人。
“不知王上駕到,小人罪該萬死!”酈壬臣跪拜行禮。
“無礙,寡人也並沒提前通知你從哪個方向來。”劉樞擡手叫她起來,轉身進了紫光殿。
酈壬臣也隨在隊伍的最後進去了。
劉樞走到王座上,一屁股坐在堆滿奏疏竹簡的桌案後,隨手拿起一卷,一邊道:“廢話就不必羅嗦了,直接說點有用的吧。”
酈壬臣端端正正的跪在殿前,想了想,道:“敢問王上此時想聽些什麽呢?”
劉樞聽著她沈著冷靜地聲調,嗤笑一聲,“你難道看不出,寡人並不待見你嗎?你們做士人的,不是講究個隨波逐流嗎?明知遇冷,為何還不離開漢國?”
酈壬臣道:“您這是三個問題,請允許小人分三步來回答。”
她的語言依然穩重而柔和,似乎無論對方是什麽樣多變的情緒,她都能始終如一地應答。
“講!”
得了應允,酈壬臣便不急不徐的說起來:
“其一,小人自然明白,以小人這般卑微渺渺之身,是沒法令王上初遇便刮目相看的。但,作為游說之士,如果僅僅是不受待見就放棄,那麽天底下就沒有我們普通士人的容身之所了,這實屬是生存之無奈。”
酈壬臣的聲音回響在靜謐的紫光殿中,宛如流暢的泉水叮咚,亦如和煦的春風,聽起來很舒服。劉樞不知不覺就聽了進去。
“其二,天下士人雖然都隨波逐流,但也並非個個是投機之輩,被迫飄零只是沒有遇到明主,良禽擇木而棲,若遇上了值得的機會,豈肯隨便放過?”
劉樞奇道:“你如此大膽的來漢國直覲,難道就是你所說的值得的機會嗎?命懸一線的機會?”
酈壬臣微微頷首,順著她說道:“這便是小人要回答的第三點了,您方才問小人為何還不離開。其實,在小人看來,並非任何國度都值得停留,小人從齊國一路而來,曾面見齊王、鄭伯,也聽到過陳、蔡國君的事跡,可是小人卻果斷離開了這些國家。”
劉樞感到疑惑,“哦?齊國與鄭國都是富饒的大國,既然已面見了國君,為何你還是選擇離開呢?”
酈壬臣嘴角掛起一絲淺笑,道:“王上,這已是您的第四個問題了。那麽,小人可不可以認為,您對小人前三個問題的回答,比較滿意呢?”
“你……”劉樞的臉上有點掛不住,恢覆冷硬道:“你只管回答便是。”
“唯。”酈壬臣也沒有多餘情緒,依然溫和的答道:
“小人之所以選擇離開齊、鄭,卻固留漢國,那是因為在小人看來,王上您並沒有犯一個君王原則性的錯誤。”
“一個君王原則性的錯誤?那是什麽?”
這可真是激起了劉樞的興趣了,她有點納悶的問:“你是說齊王和鄭伯犯了什麽原則性的錯誤嗎?”
“然也。”酈壬臣很肯定的回答。
劉樞放下了手中的竹簡,“講來聽聽。”
酈壬臣道:“起初,齊王問冬捕於小人,小人便答國之大事種種,請他不要去觀冬捕,以免滋長置產投機之風。”
劉樞點點頭,顯然很明白其中的道理,不用酈壬臣再像給齊王解釋那樣重新解釋一遍。
“然後呢?”
“之後,小人又借機提出了七條諫言,以輔國政,然而齊王聽後不僅不采納小人的建議,反而要設計殺了小人,小人這才倉皇而逃。”
劉樞道:“竟有這等事?你的七條諫言,又是什麽?”
酈壬臣便挨個數說出來,從祭祀到耕種,從整治軍務到培植民生,涉及方方面面,一一道來。
劉樞聽著聽著,不自覺的就直起身子來,傾身側耳以聞。
等酈壬臣說完,只見高座上的漢王沈思半晌,才說:“若你當真是這樣諫言的,那看來齊王心胸也不過如此,鬥筲之器耳。”
劉樞繼續問:“那鄭國又是怎麽一回事呢?”
不知不覺間,她們已經平心靜氣的討論了七八個問題了,看來這場策問大概率能順利進行下去,酈壬臣心裏默默松了一口氣,繼續答道:
“至於鄭伯,小人見他於深冬之季大肆屠殺山林禽獸,以為玩樂,嗜欲成禍,不養民用,又大興土木,殿堂奢靡,小人念此國不宜久留。”
劉樞低笑兩聲,好聽又沈穩的女聲蕩漾在空氣中,“都說鄭國商貿繁榮,沒想到鄭伯竟是這樣為君的麽。”
這些話,朝廷中那些相國爪牙們可不會對她說,她聽的高興了,大手一揮,“來人,賜坐!”
立刻有宮女在王座階下的右手邊布置好了一個位置,擺上矮幾,奉上茶點,鋪好棉墊,酈壬臣謝過漢王,在那處坐了。
“齊國士人還有什麽話,盡管道來。”
“喏。”酈壬臣想了想道:“方才小人只回答了離開齊、鄭的原因,並未談及兩國要政。”
她察覺到漢王的目光正盯在她頭頂上,似乎是在認真傾聽,也似乎是在探查她。
兩人這時坐的近了,在這樣的視線下,酈壬臣心中莫名有一絲緊張。
因為有些人的目光,天生就令人覺得有威壓感。
酈壬臣更深的俯首,繼續道:“齊國之政,問題不光在‘使民以時’,更在於應當如何配置資源,這才是齊國亟需要解決的事,可是,小人還沒來得及再次向齊王建議,他便已不能容小人了……”
劉樞頷首,沒有打斷她,示意她說下去。
以劉樞識人的毒辣眼光,已大概看出酈壬臣是有些見識的,哦不,不僅是有些,而且是見識非凡。
只可惜,她是高傒的人。
與此同時,酈壬臣也悄悄察覺著漢王那不冷不熱的神情,心裏還是不太有譜,漢王對她的態度到底有沒有轉變,她不敢定論。
於是她繼續說下去:“而鄭國之政,小人認為,在於國君沒有警戒,遠離誘惑,鄭伯或許無法明白,做國君的,雖然富有一國,但卻不是國家的什麽都可以據為己有的,其中的分寸,是國君必修的原則。”
劉樞道:“這些話,你也沒來得及告訴鄭伯嗎?”
酈壬臣卻搖搖頭,“非也。小人沒有向鄭伯說出這些,並非沒有機會,而是鄭伯其君,不值得。”
“哈!”這話把劉樞逗笑了,“沒想到你還是個有點脾氣的人。”
有點脾氣?酈壬臣還是第一次聽到別人這樣評價自己,而做出評價的人,還是漢王,她不知該如何回答。
劉樞呷了一口熱茶,問道:“齊國士人的高見,就這麽些了嗎?你拿來直覲的本事,都使完了?”
這句話問出來,只見那端坐階下的士人沈思了片刻,隨後從袖中拿出一卷書來,雙手舉起,言道:“小人願向王上獻上此書,待王上看過,再做評斷。”
“這是什麽?”
聞喜繞過臺階,從酈壬臣的手中接過了那一捧竹簡,返回放在漢王的桌案上,漢王卻沒有要翻閱的意思。
“此書是《九國方輿圖志》。”
劉樞好笑道:“你當我漢國是什麽破落地方?寡人後宮的藏書中亦有此書,為何要看你的?”
酈壬臣恭恭敬敬道:“小人在每一段旁都做了批註,傾註了小人十餘年的心血,王上一看便知。”
她相信,如果那王位上坐的是個值得托付的君主,那麽就一定會讀出這卷書的價值。
這三次直覲,她不能出一點差錯,因為這是最好的機會。
於私,想鬥倒高傒,報仇雪恨,她需要一個有力的幫助者,而最好的人選,就是漢王。
於公,作為謀士,她需要選擇一位值得輔佐的君王。而那位君王的人選,她希望是漢王。
三天前,在殘酷的刑場,在那炮烙之刑時,檀弓一箭射出,她見到了劉樞眼底的惻隱之心。
劉樞的手摸上了那卷書,拿起來掂了掂,是比普通的《九國方輿圖志》要厚不少,也重不少。
不過她還是沒有翻開,而是玩世不恭的笑道:“你說你留在漢國是因為不曾見寡人犯過一個國君原則性的錯誤。那麽你可知道,坊間都傳寡人是個昏聵之君?你就不怕死無葬身之地?”
“小人有所耳聞。”酈壬臣道:“但,《說苑》中有言,‘耳聞之不如目見之,目見之不如足踐之,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。’您是什麽樣的君王,小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斷。”
“啪嗒!”
劉樞手中的竹卷掉落在案上,她面具一樣的笑容也凝固在臉上。
《說苑》……
疼痛的記憶被掀開一角,曾經,也有一個人,喜歡引用冷門的《說苑》中的句子寫信給她,而且,她們也都用過那一模一樣的句子!
明明表示眼見為實的典故那麽多,但是那個人就偏愛用這一句。
耳聞之不如目見之,目見之不如足踐之,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……
最最關鍵的是,在《說苑》中,原本的句子並不是這樣寫的!酈壬臣所說的其實是一個錯句,錯在最後一句: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。
漢王內心中最隱秘的一角被觸動。
劉樞忽然將坐席向前移了一步,靠近酈壬臣的方向,啞聲道:“你可知《說苑》中那一句原本應是‘足踐之不如手辨之’?而你卻說成‘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’,為何說錯?”
很久以前,那個人在寫信的時候,也愛將這一句寫成“躬身辨之”,而非原句的“手辨之”。
世上怎麽會有錯都錯在同一處的人?
酈壬臣也被劉樞問的心底一抽,大意了!
這本是她從小自己改編的句子,兒時調皮,覺得《說苑》中的原句寫的並不精妙,引用時便給它改了,說的次數多了,也便順口了。
而就在她一停頓的瞬間,劉樞卻不打算給她思考的時間,“擡起頭來,看著寡人!”
酈壬臣只好擡頭,迎上那目光如炬的雙眼。
此時少年君王的臉上已沒有了往日那散漫的假笑,面具撕下,只剩下執著的凝視,還有那麽一絲絲的迫切。
“為何說錯?回答寡人!”
音量不大,卻有十足的壓迫感。
酈壬臣悄悄攥緊了袖籠中的手,一手的冷汗,萬萬沒料到,會在這種地方出紕漏!
腦子裏一瞬間閃過一萬種解釋。
這時候能說只是口誤嗎?不行。以漢王的伶俐,不會相信這種小兒科的說辭,堂堂稷下之士怎麽會把典故用錯。
酈壬臣深吸一口氣,讓自己的語氣盡量一如既往的平穩:“回王上,小人說錯了典,請王上贖罪。只是這一句……是小人的夫子這樣教導的,他認為,這樣改編更好。”
“你的夫子?”
“是,小人的夫子是齊國學宮祭酒,他老人家曾周游列國,結識許多名士,也在漢國停留過,您可曾聽過他的名號嗎?”
是了,齊國學宮祭酒酈夫子,名滿天下,誰人不知?廣泛交游,又在漢國停留過,那大概也結識過學識非凡的歸氏吧。
這麽一來倒也可以說通。
“寡人知道他……”劉樞慢慢收斂了氣勢,輕嘆一口氣,那神情似是了然了,也似是恍然若失。
酈壬臣垂下眼皮,掩住一切,小聲道:“您……您一直看著小人做什麽?”
劉樞移開了目光,淡淡道:“無事,寡人只是……又想到故人。”
此時揭開的又豈止是劉樞一人的痛苦記憶呢?
酈壬臣心間忽然一澀,不再發聲。
有裙擺拖地的腳步聲匆匆走近,幾個侍者出現在殿中,稟報道:“王上,您進學的時辰到了,侍講夫子正等在殿外。”
劉樞皺了皺眉,又是無聊的進學。
誰叫漢制規定,只要君王還未親政,就要一直進學呢。
她本不想去聽那群腐儒上課,更願意與酈壬臣聊一些各國王政事情,但這樣不就顯得是她舍不得了嘛,面子哪裏過得去。
於是劉樞清清嗓子,輕飄飄的問:“齊國的士人還有別的諫言嗎?”
誰料酈壬臣一拜到底,額頭貼在地上,乖順道:“小人不敢耽誤王上進學,今日已無他言。”
劉樞:“……”
她馬上站起來,警告道:“好,今日便到這,寡人忙的很,也沒功夫聽你說了。但你要記得,只剩一次機會了。”
???
酈壬臣迷惑道:“王上,您之前不是答應小人三次覲見機會嗎?”
“是呀,是三次。”劉樞狡猾的笑笑,“在刑場那一次,不就已經算第一次了嗎?”
酈壬臣:“……”
“齊國士人,退下吧。”
無情的君王沒去管她的臉色,走下臺階。
酈壬臣卻跪著不動,“若下一次就是最後一次了,小人只求一事。”
“講。”
“小人懇請王上記得小人的名字——酈壬臣。”
漢王腳步一頓,回身看去,那一抹白色的身影瘦俏又堅定。
“好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翌日清晨, 紫光殿外。
紫光殿是君王休憩的寢殿,建在溫泉行宮的最高處,有時也用作處理政務、傳召臣子。酈壬臣早早站在殿外的空地靜候, 據宮人說,漢王早起去後山騎馬了,一會兒才回來。
此時正值清早, 殿旁植有辛荑樹,王宮中霧氣彌漫,林木蔥郁, 高低錯落,別有一番幽靜。
站在此處朝外看去,能看到天邊的七彩霞光, 還有一路連綿的宮殿群,殿堂廣布於霧氣之間, 飛檐翹角,重疊崢嶸,蜿蜒的溫泉水汩湧成河,環繞於山石之間。
此等仙景, 叫人望之陶然, 不知不覺就看入了迷。
於是劉樞自遠處歸來時,看到的就是這麽一副情景:
清香的辛荑樹旁,女子白袍翩然,寬大的士子服籠罩著纖長的身體,優雅的身影亭亭而立,迎風眺望, 似乎已出離凡俗。
劉樞停下腳步,遠遠看她的側顏, 忽而就想起了那首《淇澳》之詩:
有斯佳人,充耳琇瑩,會弁如星,如圭如璧,婉兮綽兮,瑟兮僩兮……
作為君王,她平生見過的女子都是艷麗諂媚的、熱情逢迎的,可是今日得見,方知世間還有另外一種優雅至極的美。
不僅美在形,更美在一種清心涵泳的氣質,於雲霧中悄然獨立,像一塊冷玉。
如此典雅的氣度,當真是貧瘠人家出身的女兒嗎?
劉樞駐足許久,才繼續往前走。
日月星辰的王袍玉帶上,環佩玉組瑱瑱作響,好不悅耳。
這悅耳的玉組聲自然也驚動了酈壬臣,她立刻轉回身來,正見漢王朝她緩步而來,身後跟著一長串的宮人。
“不知王上駕到,小人罪該萬死!”酈壬臣跪拜行禮。
“無礙,寡人也並沒提前通知你從哪個方向來。”劉樞擡手叫她起來,轉身進了紫光殿。
酈壬臣也隨在隊伍的最後進去了。
劉樞走到王座上,一屁股坐在堆滿奏疏竹簡的桌案後,隨手拿起一卷,一邊道:“廢話就不必羅嗦了,直接說點有用的吧。”
酈壬臣端端正正的跪在殿前,想了想,道:“敢問王上此時想聽些什麽呢?”
劉樞聽著她沈著冷靜地聲調,嗤笑一聲,“你難道看不出,寡人並不待見你嗎?你們做士人的,不是講究個隨波逐流嗎?明知遇冷,為何還不離開漢國?”
酈壬臣道:“您這是三個問題,請允許小人分三步來回答。”
她的語言依然穩重而柔和,似乎無論對方是什麽樣多變的情緒,她都能始終如一地應答。
“講!”
得了應允,酈壬臣便不急不徐的說起來:
“其一,小人自然明白,以小人這般卑微渺渺之身,是沒法令王上初遇便刮目相看的。但,作為游說之士,如果僅僅是不受待見就放棄,那麽天底下就沒有我們普通士人的容身之所了,這實屬是生存之無奈。”
酈壬臣的聲音回響在靜謐的紫光殿中,宛如流暢的泉水叮咚,亦如和煦的春風,聽起來很舒服。劉樞不知不覺就聽了進去。
“其二,天下士人雖然都隨波逐流,但也並非個個是投機之輩,被迫飄零只是沒有遇到明主,良禽擇木而棲,若遇上了值得的機會,豈肯隨便放過?”
劉樞奇道:“你如此大膽的來漢國直覲,難道就是你所說的值得的機會嗎?命懸一線的機會?”
酈壬臣微微頷首,順著她說道:“這便是小人要回答的第三點了,您方才問小人為何還不離開。其實,在小人看來,並非任何國度都值得停留,小人從齊國一路而來,曾面見齊王、鄭伯,也聽到過陳、蔡國君的事跡,可是小人卻果斷離開了這些國家。”
劉樞感到疑惑,“哦?齊國與鄭國都是富饒的大國,既然已面見了國君,為何你還是選擇離開呢?”
酈壬臣嘴角掛起一絲淺笑,道:“王上,這已是您的第四個問題了。那麽,小人可不可以認為,您對小人前三個問題的回答,比較滿意呢?”
“你……”劉樞的臉上有點掛不住,恢覆冷硬道:“你只管回答便是。”
“唯。”酈壬臣也沒有多餘情緒,依然溫和的答道:
“小人之所以選擇離開齊、鄭,卻固留漢國,那是因為在小人看來,王上您並沒有犯一個君王原則性的錯誤。”
“一個君王原則性的錯誤?那是什麽?”
這可真是激起了劉樞的興趣了,她有點納悶的問:“你是說齊王和鄭伯犯了什麽原則性的錯誤嗎?”
“然也。”酈壬臣很肯定的回答。
劉樞放下了手中的竹簡,“講來聽聽。”
酈壬臣道:“起初,齊王問冬捕於小人,小人便答國之大事種種,請他不要去觀冬捕,以免滋長置產投機之風。”
劉樞點點頭,顯然很明白其中的道理,不用酈壬臣再像給齊王解釋那樣重新解釋一遍。
“然後呢?”
“之後,小人又借機提出了七條諫言,以輔國政,然而齊王聽後不僅不采納小人的建議,反而要設計殺了小人,小人這才倉皇而逃。”
劉樞道:“竟有這等事?你的七條諫言,又是什麽?”
酈壬臣便挨個數說出來,從祭祀到耕種,從整治軍務到培植民生,涉及方方面面,一一道來。
劉樞聽著聽著,不自覺的就直起身子來,傾身側耳以聞。
等酈壬臣說完,只見高座上的漢王沈思半晌,才說:“若你當真是這樣諫言的,那看來齊王心胸也不過如此,鬥筲之器耳。”
劉樞繼續問:“那鄭國又是怎麽一回事呢?”
不知不覺間,她們已經平心靜氣的討論了七八個問題了,看來這場策問大概率能順利進行下去,酈壬臣心裏默默松了一口氣,繼續答道:
“至於鄭伯,小人見他於深冬之季大肆屠殺山林禽獸,以為玩樂,嗜欲成禍,不養民用,又大興土木,殿堂奢靡,小人念此國不宜久留。”
劉樞低笑兩聲,好聽又沈穩的女聲蕩漾在空氣中,“都說鄭國商貿繁榮,沒想到鄭伯竟是這樣為君的麽。”
這些話,朝廷中那些相國爪牙們可不會對她說,她聽的高興了,大手一揮,“來人,賜坐!”
立刻有宮女在王座階下的右手邊布置好了一個位置,擺上矮幾,奉上茶點,鋪好棉墊,酈壬臣謝過漢王,在那處坐了。
“齊國士人還有什麽話,盡管道來。”
“喏。”酈壬臣想了想道:“方才小人只回答了離開齊、鄭的原因,並未談及兩國要政。”
她察覺到漢王的目光正盯在她頭頂上,似乎是在認真傾聽,也似乎是在探查她。
兩人這時坐的近了,在這樣的視線下,酈壬臣心中莫名有一絲緊張。
因為有些人的目光,天生就令人覺得有威壓感。
酈壬臣更深的俯首,繼續道:“齊國之政,問題不光在‘使民以時’,更在於應當如何配置資源,這才是齊國亟需要解決的事,可是,小人還沒來得及再次向齊王建議,他便已不能容小人了……”
劉樞頷首,沒有打斷她,示意她說下去。
以劉樞識人的毒辣眼光,已大概看出酈壬臣是有些見識的,哦不,不僅是有些,而且是見識非凡。
只可惜,她是高傒的人。
與此同時,酈壬臣也悄悄察覺著漢王那不冷不熱的神情,心裏還是不太有譜,漢王對她的態度到底有沒有轉變,她不敢定論。
於是她繼續說下去:“而鄭國之政,小人認為,在於國君沒有警戒,遠離誘惑,鄭伯或許無法明白,做國君的,雖然富有一國,但卻不是國家的什麽都可以據為己有的,其中的分寸,是國君必修的原則。”
劉樞道:“這些話,你也沒來得及告訴鄭伯嗎?”
酈壬臣卻搖搖頭,“非也。小人沒有向鄭伯說出這些,並非沒有機會,而是鄭伯其君,不值得。”
“哈!”這話把劉樞逗笑了,“沒想到你還是個有點脾氣的人。”
有點脾氣?酈壬臣還是第一次聽到別人這樣評價自己,而做出評價的人,還是漢王,她不知該如何回答。
劉樞呷了一口熱茶,問道:“齊國士人的高見,就這麽些了嗎?你拿來直覲的本事,都使完了?”
這句話問出來,只見那端坐階下的士人沈思了片刻,隨後從袖中拿出一卷書來,雙手舉起,言道:“小人願向王上獻上此書,待王上看過,再做評斷。”
“這是什麽?”
聞喜繞過臺階,從酈壬臣的手中接過了那一捧竹簡,返回放在漢王的桌案上,漢王卻沒有要翻閱的意思。
“此書是《九國方輿圖志》。”
劉樞好笑道:“你當我漢國是什麽破落地方?寡人後宮的藏書中亦有此書,為何要看你的?”
酈壬臣恭恭敬敬道:“小人在每一段旁都做了批註,傾註了小人十餘年的心血,王上一看便知。”
她相信,如果那王位上坐的是個值得托付的君主,那麽就一定會讀出這卷書的價值。
這三次直覲,她不能出一點差錯,因為這是最好的機會。
於私,想鬥倒高傒,報仇雪恨,她需要一個有力的幫助者,而最好的人選,就是漢王。
於公,作為謀士,她需要選擇一位值得輔佐的君王。而那位君王的人選,她希望是漢王。
三天前,在殘酷的刑場,在那炮烙之刑時,檀弓一箭射出,她見到了劉樞眼底的惻隱之心。
劉樞的手摸上了那卷書,拿起來掂了掂,是比普通的《九國方輿圖志》要厚不少,也重不少。
不過她還是沒有翻開,而是玩世不恭的笑道:“你說你留在漢國是因為不曾見寡人犯過一個國君原則性的錯誤。那麽你可知道,坊間都傳寡人是個昏聵之君?你就不怕死無葬身之地?”
“小人有所耳聞。”酈壬臣道:“但,《說苑》中有言,‘耳聞之不如目見之,目見之不如足踐之,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。’您是什麽樣的君王,小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斷。”
“啪嗒!”
劉樞手中的竹卷掉落在案上,她面具一樣的笑容也凝固在臉上。
《說苑》……
疼痛的記憶被掀開一角,曾經,也有一個人,喜歡引用冷門的《說苑》中的句子寫信給她,而且,她們也都用過那一模一樣的句子!
明明表示眼見為實的典故那麽多,但是那個人就偏愛用這一句。
耳聞之不如目見之,目見之不如足踐之,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……
最最關鍵的是,在《說苑》中,原本的句子並不是這樣寫的!酈壬臣所說的其實是一個錯句,錯在最後一句: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。
漢王內心中最隱秘的一角被觸動。
劉樞忽然將坐席向前移了一步,靠近酈壬臣的方向,啞聲道:“你可知《說苑》中那一句原本應是‘足踐之不如手辨之’?而你卻說成‘足踐之不如躬身辨之’,為何說錯?”
很久以前,那個人在寫信的時候,也愛將這一句寫成“躬身辨之”,而非原句的“手辨之”。
世上怎麽會有錯都錯在同一處的人?
酈壬臣也被劉樞問的心底一抽,大意了!
這本是她從小自己改編的句子,兒時調皮,覺得《說苑》中的原句寫的並不精妙,引用時便給它改了,說的次數多了,也便順口了。
而就在她一停頓的瞬間,劉樞卻不打算給她思考的時間,“擡起頭來,看著寡人!”
酈壬臣只好擡頭,迎上那目光如炬的雙眼。
此時少年君王的臉上已沒有了往日那散漫的假笑,面具撕下,只剩下執著的凝視,還有那麽一絲絲的迫切。
“為何說錯?回答寡人!”
音量不大,卻有十足的壓迫感。
酈壬臣悄悄攥緊了袖籠中的手,一手的冷汗,萬萬沒料到,會在這種地方出紕漏!
腦子裏一瞬間閃過一萬種解釋。
這時候能說只是口誤嗎?不行。以漢王的伶俐,不會相信這種小兒科的說辭,堂堂稷下之士怎麽會把典故用錯。
酈壬臣深吸一口氣,讓自己的語氣盡量一如既往的平穩:“回王上,小人說錯了典,請王上贖罪。只是這一句……是小人的夫子這樣教導的,他認為,這樣改編更好。”
“你的夫子?”
“是,小人的夫子是齊國學宮祭酒,他老人家曾周游列國,結識許多名士,也在漢國停留過,您可曾聽過他的名號嗎?”
是了,齊國學宮祭酒酈夫子,名滿天下,誰人不知?廣泛交游,又在漢國停留過,那大概也結識過學識非凡的歸氏吧。
這麽一來倒也可以說通。
“寡人知道他……”劉樞慢慢收斂了氣勢,輕嘆一口氣,那神情似是了然了,也似是恍然若失。
酈壬臣垂下眼皮,掩住一切,小聲道:“您……您一直看著小人做什麽?”
劉樞移開了目光,淡淡道:“無事,寡人只是……又想到故人。”
此時揭開的又豈止是劉樞一人的痛苦記憶呢?
酈壬臣心間忽然一澀,不再發聲。
有裙擺拖地的腳步聲匆匆走近,幾個侍者出現在殿中,稟報道:“王上,您進學的時辰到了,侍講夫子正等在殿外。”
劉樞皺了皺眉,又是無聊的進學。
誰叫漢制規定,只要君王還未親政,就要一直進學呢。
她本不想去聽那群腐儒上課,更願意與酈壬臣聊一些各國王政事情,但這樣不就顯得是她舍不得了嘛,面子哪裏過得去。
於是劉樞清清嗓子,輕飄飄的問:“齊國的士人還有別的諫言嗎?”
誰料酈壬臣一拜到底,額頭貼在地上,乖順道:“小人不敢耽誤王上進學,今日已無他言。”
劉樞:“……”
她馬上站起來,警告道:“好,今日便到這,寡人忙的很,也沒功夫聽你說了。但你要記得,只剩一次機會了。”
???
酈壬臣迷惑道:“王上,您之前不是答應小人三次覲見機會嗎?”
“是呀,是三次。”劉樞狡猾的笑笑,“在刑場那一次,不就已經算第一次了嗎?”
酈壬臣:“……”
“齊國士人,退下吧。”
無情的君王沒去管她的臉色,走下臺階。
酈壬臣卻跪著不動,“若下一次就是最後一次了,小人只求一事。”
“講。”
“小人懇請王上記得小人的名字——酈壬臣。”
漢王腳步一頓,回身看去,那一抹白色的身影瘦俏又堅定。
“好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